体验了一周 ChatGPT 浏览器,我还是把 Chrome 装了回来
体验了一周 ChatGPT 浏览器,我还是把 Chrome 装了回来过去一周,我把主流 AI 浏览器都体验了个遍。 OpenAI 的 Atlas、Perplexity 的 Comet、Browser Company 的 Dia,再加上 Edge Copilot,市面上最火的 AI 浏览器,各有各的亮点,也各有各的坑。浏览器的未来长啥样?这些产品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。
过去一周,我把主流 AI 浏览器都体验了个遍。 OpenAI 的 Atlas、Perplexity 的 Comet、Browser Company 的 Dia,再加上 Edge Copilot,市面上最火的 AI 浏览器,各有各的亮点,也各有各的坑。浏览器的未来长啥样?这些产品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。
今年三月,Liam Fedus 在推特上宣布离开 OpenAI。这条推文的影响力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——硅谷的风投们几乎是立刻行动起来,争相联系这位 ChatGPT 最初小团队的核心成员、曾领导 OpenAI 关键的后训练部门的研究者,他的离职甚至一度引发了一场“反向竞标”。
凌晨三点,一个用户在 ChatGPT 的对话框里输入,「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坚持了。」
人眼秒懂,AI抓瞎!网友用光学错觉玩坏大模型,全网百万人围观。
2023 年的秋天,当全世界都在为 ChatGPT 和大语言模型疯狂的时候,远在澳大利亚悉尼的一对兄弟却在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发愁:为什么微调一个开源模型要花这么长时间,还要用那么昂贵的 GPU?
昨天在 Copilot 秋季发布会上,微软正式推出了 Mico——一个全新的 Copilot 虚拟角色,它被视为 AI 时代的 Clippy。 这不仅是 Copilot 的一次大整容,也像是在说微软,要继续押注我们需要一个 AI 伴侣,希望 AI 成为一种社交体验。
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(UCLA)数学教授 Ernest Ryu 发推称:「我使用 ChatGPT 解决了凸优化中的一个未曾被解决的问题。」随后,他通过一系列推文介绍了自己与 ChatGPT 的联合成果。
传闻许久的 OpenAI AI Agent 浏览器,如今这个靴子终于正式落地。但 AI 浏览器已经是巨头新贵正在不断涌入的赛道,OpenAI 还未正式下场,就已经有了十足的火药味:预热推文评论区最高赞的评论,就是一名用户表示自己已经卸载了 Chrome,等待 Atlas,颇有点「打扫卫生再请客」的感觉。
我们又距离《Her》的世界更进一步。10 月 15 日,Sam Altman 在 X 上的一条推文炸了。 他的大意是:以前为了保护心理健康,ChatGPT 被我们限制得太严了……接下来,我们会放宽这些限制,让它更像人,更有个性。
从谷歌翻译到 ChatGPT,AI 系统通过抓取互联网上的海量文本来学习“说”一门新语言。对于那些使用者较少的语言来说,维基百科有时是其最大的在线语言数据库。因此,这些页面上的任何语法或其他错误,都可能污染 AI 赖以学习的“水源”。这会导致模型在翻译这些语言时尤其容易出错,